2)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见谤诗_苏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谪仙人。”是心怀不满,认为朝廷对他处置不公;

  第十首最可怕,“矫矫名臣郝甑山,忠言直节上元间。钓台芜没知何处,叹息思公俯碧湾。”

  郝甑山时唐高宗时代的大臣郝处俊,在上元年间唐高宗想传位给武则天,郝处俊上书表示反对。

  这是把当今太后比做武则天;是心怀不满,认为朝廷对他处置不公!

  于是右谏议大夫孔文仲、左司谏吴安诗、右正言刘安世,皆上奏请求治蔡确的罪。

  高滔滔下诏让蔡确自己解释,蔡确也上书为自己申辩,将诗作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。

  苏油、范纯仁、苏元贞上书认为这些诗文和从蔡确事后的自辩来看,蔡确本来就是吟咏山水,没有诋毁朝政的意思。

  苏油更是以乌台诗案为例子,说明诗人寄兴启赋,乃是常态,反倒是台谏小题大做。

  太皇太后言为师则,行为世范,动静皆合礼仪,升降皆依制度。

  临制以来刷新朝政,爱惜人民,虽辽人有水旱饥馑,也难免伤怀动容,命边州妥为收治,岂是武则天可比?

  虽亲私如二王、公绘,但有小过,即行黜罚,可谓大公无私,不偏不坦,岂是武则天可比?

  礼敬元老,奖拔仁臣,爱行宽政,减免天下欠逋,这是武则天能做到的?

  太皇太后与武则天,相去不啻天壤,如果因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,就连讥刺武则天都成了忌讳,这是将太皇太后看成什么了?

  以太皇太后的心胸、仁德、品行,会连这个都忌讳?

  苏轼也远在京师大学堂上书,认为蔡确固然是小人,但是吴处厚同样是小人,小人之间使用这样的手段相互坑害,希图达到自己的目的,这本是常态,本就是小人的惯用伎俩。

  可是要是正人君子也跟着起哄,就是中了小人的圈套。

  然而更严重的,却是此举会打破朝堂本来的清宁,给后世创下以文字罪臣的坏榜样。

  这却又是小人无所顾忌,而君子不得不忧惧之处了。

  但是台谏依旧愤怒,认为蔡确的罪状显明,不用申辩,甚至指责有大臣在包庇他。

  刘安世上书:“确不知图报,犹怨望作为诗什,辄敢谤讪,罪状显着,法所不赦。

  陛下以天地父母之德,不忍加诛,俾全要领,已出再生之赐。

  谓宜投诸四裔,以御魑魅,而尚玷卿列,中外之论,皆谓失刑。

  臣闻赏罚者人君之大柄。伏惟太皇太后陛下保佑圣躬,恩德隆厚,而确恃逆不道,妄有诋斥,人神之所共怒,覆载之所不容。

  今来责命太轻,未厌舆议,非惟央釭宗之意,亦恐伤陛下孝治之风。

  伏望圣慈更加详虑,更行窜殛,以慰人望。”

  这个角度相当清奇,意思是如果纵容蔡确诋毁高滔滔,那么赵煦童鞋就是“不孝”,大宋以仁孝治天下,这招完全可以将蔡确置于死地。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