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四十六章 故事的结局,或许早已注定_镇妖博物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诸葛亮却在这些方面都展现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天赋。

  在琅琊的平缓生活,在诸葛亮八岁的时候结束,那一年,他的父亲去世了,而长兄诸葛瑾十五岁,需要奉养继母,而诸葛亮只好带着自己的弟弟,还有两个姐姐,一并跟着叔父诸葛玄去豫章。

  本来渊是陪着诸葛家远亲来的。

  但是素来安静懂事的孩子却在那一天里大哭大闹。

  手臂抓着渊,像是一只树袋熊,死活不肯走。

  没法,从琅琊前往豫章的车队里,又多了个少年道人。

  那一年,渊十八岁。

  看上去越来越病弱。

  在豫章,渊得以能跟近地教导那孩子,在第一天学会抚琴的时候,十一岁的小少年抱着比自己还大的古琴,认认真真地坐在道人捣药的桌子旁边,抚琴的时候,唱着道:

  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.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

  睁眼看到那道人脸上表情仍旧清淡。

  小少年眼睛一转,抚琴唱道:

  “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;岂弟君子,遐不作人。”

  这是说,鸢翱翔于长空,而鱼儿也会在积蓄水的渊池里腾跃,你如果是君子的话,为什么不教导好下一代?但是这句话里,用的却是没大没小的‘启弟君子’,这样连那因病弱而始终清淡的道人都眉头皱起。

  手里的药勺在得意洋洋的少年头顶敲击了下。

  十一岁的诸葛亮笑道:

  “我看你在这里看外面也很无聊,我给你弹琴听。”

  这一年,渊二十一岁,而那孩子长成了少年,眉眼里仿佛有光,这个年纪的少年,世界都是他们的,永远鲜明,永远自信,何况是诸葛亮这样的人?他自然有足够的底气在,无论家世,容貌,还是才情,无可指摘。

  这必然是往后多少年间都难出一位的大名士。

  所有人都这样想着。

  在少年稚嫩的嗓音和琴音中,靠着椅子的道人轻轻翻动书卷,没有那些名士里的焚香,但是单单的草药香气,墨香,却又更为清淡遥远,有时候几乎觉得时间会这样慢慢地走下去。

  清风明月,琴音文章,这是少年人的浪漫。

  但是时代总是会往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方向拐去。

  才又过去一年,初平四年的时候,诸葛玄的职务被朱皓取代。

  以诸葛家的家底,自然要北上返回琅琊。

  但是在这一年,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。

  曹孟德之父曹嵩到琅琊避祸。

  而后又到了徐州,被当时的徐州牧陶谦手下的兵将杀死,而这件事情传到了曹操的耳中,那个时候的曹操已经成名天下,悲伤之下大怒,挥军直指徐州,而自豫章回到琅琊的路数,中间正被曹操的进军路线截断。

  诸葛玄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点。

  径直地撞入了这战乱当中,而谁也没有想到,先前以大义诛董卓而初露头角的曹孟德,这一次下手却无比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